美国的4G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拥有最炫的终端、覆盖广速度快的网络、不限量的语音和短信服务以及绰绰有余的数据流量,但是,对不少美国普通4G用户而言,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幸福的烦恼”。
令人苦恼的套餐冗余
目前美国已是全球4G覆盖最广、设备和用户最多的国家,一共有19家运营商,四大主流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T-Mobile都已经开展了4G业务。市场份额方面,Verizon是4G网络覆盖最好的运营商,公开数据显示,其已在美国约500个市场实现4G覆盖;作为Verizon最强力的竞争对手,at&t在全美超过330个地区实现了4G覆盖;而Sprint、T-Mobile对应的数据仅有110左右。
下载速率方面,四大运营商4G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为10-20M。终端方面,目前美国在售的45%的手机支持LTE网络,智能手机比例更是接近70%;同时由于合约机价格明显优惠,美国99%的手机销售都为运营商合约机,裸机销售仅为1%。
4G套餐方面,虽然各个运营商的套餐资费各不相同,但以平均每人每月50美元的价格拥有不限量语音、短信以及足量的流量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以T-Mobile为例,其推出了“简单选择”(Simple Choice)计划,对于只使用一个号码的用户而言,每个月50美元的费用包括不限流量的电话和短信服务,以及500MB的LTE流量。用户可以以每月30美元的价格获得第二个信号服务,以后每增加一个信号服务的价格为每月10美元;每个信号服务每月费用增加10美元,LTE流量将由500MB提高至2GB;每个信号服务每月费用增加20美元,用户可以使用不限流量的LTE连接。
资费:老美眼中的“小瘤”
刘先生是美国加州的一名软件工程师,目前他和妻子同另外一对夫妇共享at&t的一个Family Plan(家庭套餐),每人每月50美金费用,可以拨打350分钟电话以及使用3GB的数据流量。对刘先生而言,这一套餐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全用不完”,“每月能使用5%就不错了”。
“这个套餐看似是350分钟加3GB流量,但实际上更多,以语音为例,350分钟仅是指在运营商网络繁忙阶段且给其他运营商用户可以拨打的分钟数,这就意味着如果给at&t的用户拨打以及在晚上九点到凌晨五点的网络空闲阶段拨打以及周六日等法定假期拨打电话是不计分钟数的;并且这月用不完的分钟数会自动转到下个月,所以除特殊情况根本用不完。”刘先生告诉记者。
不仅语音,动辄几G的数据流量也难以用完。同中国不同,美国电信市场发展比较成熟超前,其表现之一就是Wi-Fi覆盖较为完备,目前Wi-Fi已经成为美国各个城市公共场所的标配,不论是咖啡厅、饭馆还是各个公司以及公园机场,基本上能想到的地方大部分都有Wi-Fi覆盖,并且普通用户家中由于拥有多个终端也往往配备了Wi-Fi网络,因此这就将4G的使用范围缩小到了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的路途中。
但在路途中,4G网络的用途也较为有限。同样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的占大多数,其可以利用路途中的碎片时间访问移动网络,但是美国人出行以开车为主,按照交通法规,开车时不允许使用智能手机,并且美国相对而言地广人稀,路程远但路途时间较短,因此对很多美国普通用户而言,往往只有在导航的时候才能用到4G网络,因此每月的流量消耗情况非常有限。
另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在Wi-Fi网络“不给力”的时候,“前两周我们去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参观,由于人数众多Wi-Fi网络时连时断,而我又要看足球直播,于是4G网络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刘先生表示。
无可否认,作为已经发展了三年的4G产业,美国4G各个方面的硬数据是相当不错的——网络覆盖方面,四大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T-Mobile的4G网络已经覆盖了美国本土97%的人口;网速方面,平均下载速度为10-20Mbps,远远高于均速分别为2M和6M的固定宽带以及Wi-Fi网络;终端方面,目前4G已经成为各个主流终端的标配,只要加入运营商的2年期套餐,用户可以以相当划算的价格买到各个终端,除了iPhone5s等当季旗舰机型为199美元外,大多数机型的合约价格都在100美元以下,几美元以及免费送的终端更是比比皆是;套餐方面,平均价格为50美元每人每月,可以享受到足够用的语音、短信以及数据服务。
产业链层面,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美国4G产业各环节呈现出一个成熟市场的典型特质。
对于这样的套餐资费,与中国做横向对比,无疑是相对便宜的,尤其考虑到美国用户可以通过加入套餐的方式大大降低其终端的购买价格,但是对美国用户而言,与吃穿住行、水电、石油等其他基础性的开销做纵向对比,4G资费并不便宜。“因为美国服务主要贵在人工成本上,比如去餐馆,有服务生的餐馆会比不需要服务生的自助餐馆贵很多,但通信费用并无过多的人工服务成份在里面,因此其价格相对而言是挺贵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美国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如果说律师和医院是美国消费领域的‘大瘤’的话,通信和电视运营商则是‘小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