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计划(SCP)是一项业务流程,可以帮助供需双方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是通过同一企业内部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来实现的。总体来看,所有用于管理企业供需网络的供应链计划或是中心计划流程,都包含三个主要步骤以及两个次要步骤。这三个主要步骤包括:
1、需求管理:指的是了解企业各个产品线的现有需求、生产数量、交货期、产品认证和优先次序。
需求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掌握当前数据、协作能力和拥有广泛的可预见性。通过优秀的软件解决方案可以根据需要来提供无缝链接,及时获得各种重要数据,例如船运记录、订单记录、历史预测及当前预测等等,从而帮助企业掌握上述数据。另外,动态整合与分解的数据、采用各种预测方法,以及创造一个更好的协作平台的,也是大有帮助的。通过有效的需求管理,企业就能够让管理流程中的日常工作实现自动化,并且快速分析正在出现的市场机会,集中精力分析需求变化,加快市场响应速度,而不仅仅只是做到对需求的预估。
2、供应计划:目标是使库存、资源容量、生产线与需求相匹配,确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及不同的资产水平将如何影响预期的供应计划。
这一匹配流程通常被称为“粗略产能规划(RCCP)”,或者“生产规划”。根据不同级别、产业的内在属性,以及用于匹配或平衡资产与需求的算法,制定供应计划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重要的是要确定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哪种方法是最适合的。但通常来说,有两个主要的目标,即提升对响应度与同步性的洞察力。
3、仿真分析软件:即利用仿真分析工具建立协同仿真环境,借以掌握内部运作,帮助确定供应链计划(SCP)、或销售与运营规划(S&OP)流程中所涉及的数据之间的交换。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制作需求表并执行匹配流程,这只是供应链规划过程的一个开始,实际上就是分析源数据和模型结果,以确保企业不会过度投入,更重要的是,避免错过任何商业机会。有时这也被称为“修复”流程,关键的支持要素是基本业务分析与动态业务分析,或者是预先性分析等。
另外的两个次要步骤是:
1、可供销售量(ATP):指的是在实际订单下达之后,向客户做出的关于产品数量的具体承诺。其“复杂性”程度包括简单查看可用库存、复杂地权衡计划库存,以及修改相对重要的待执行任务。
2、库存模型与策略:重点是要了解企业目前的业务运营规模需要达到怎样的库存水平,确定安全库存,预防不可避免的供需变化风险。库存策略的目的是管理风险,库存模型的用途是帮助管理者发现和掌握风险。
那些刚开始使用软件来支持更加智能化供应链计划的企业,通常会从需求管理入手,然后是建立总体的供应链规划应用体系或者是库存模型。在这些都具备之后,一般还需要进行评估,以确定下一步要采取哪些最有利于企业的措施。实际情况证明,循序渐进地改进现有功能或者实现新功能,是最好的办法。而一些已经采用这一方法的企业则应该从评估环节开始。但总体而言,需要切记的是做好“计划”,而不仅仅只是执行,拥有一份周密计划的好处在于:
1、可以为企业制定一套可行的预期计划,避免错失商业机会
2、确保所需“资产”能够马上到位
3、让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同步化。 |